追求学前教育的质量提升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2021年8月25日—26日由东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主办的“质量视野下的早期关爱与儿童发展”论坛,开展跨国界的对话与交流。本次“幼•道”论坛首次借国际会议的契机,用线上直播的方式举行,高效、快捷地为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传送前沿的专业资讯。我校学前教育学院理论教研室张雪萍教授以《婴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与亲职教育》为题做专题讲座。
通过对脑科学与儿童早期发展的关系以及安全依恋与婴幼儿情感社会性发展关系的剖析,强调回应式养育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指出我国亲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生命最初几年(生命千天)对儿童的未来有着持久的影响,它关于孩子的大脑发育、健康、幸福、学习能力、福祉,乃至成年后的经济能力。在此关键阶段,婴儿的大脑能够建立超过100万个神经元连接,这是此后任何一阶段都无法再现的速度。适宜的食物、刺激、照料,在最初1000天里,对促进儿童大脑发育不可或缺。
强调回应式养育对早期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回应式养育即养育者在日常生活中敏感地发现婴幼儿的动作、声音、表情和口头等需求信号,给予及时的回应,满足婴幼儿的身心需求,及时建立一种尊重、回应和互惠关系的一种养育方式。
亲职教育是对父母实施的教育,其目的是改变或加强父母的教育观念,使父母获得抚养、教育子女的知识和技能。亲职教育是家庭教育的精髓。借鉴美国、英国、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亲职教育经验,针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母爱缺失、留守儿童家庭生存与儿童发展的困境以及城市家长的焦虑等现象,分析亲职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形成政府主导的合力、在《家庭教育促进法》(草案)中增加亲职教育附则、重视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节点、依托高校加强亲职教育实践与研究以及多种形式推进亲职教育实施等对策。